少年团特派记者 妤愿报导
摄影记者 采廷
2009年4月10日早上大约8时30分,一群人陆陆续续在古晋佛教居士林般若讲堂报到。放眼望去,有打小背包的,有挎着手提袋的;有朝气蓬勃的的青少年,还有成熟稳重的中年人。他们来自天南地北,来自不同的团体,披着各自的制服,却为了同一个目的来 —— 参与2009年度的全砂佛学班师资工作营。
大家齐唱三宝歌
营员安顿了下来后,司仪钰芳简单地介绍此次工作营的讲师:释继兴法师以及张德发居士。释继兴法师出家前曾担任多个学校校长,是现任槟城马佛学院院务主任。而张居士毕业于马大社会科学系和教育系,是个经验丰富的弘法人员。介绍完毕,她让营员写下自己在这两天的工作营里对自己的期许。过后,营员在宗嘉和采廷的带领下做交流。古晋佛教居士林、古晋慈云佛教正信会、古晋三圣佛堂,还有来自泗里街等等地方的佛友,齐聚一堂,谈笑间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原本大家还有些拘谨,但是在营委的带动下做做热身运动、玩玩小游戏后,大伙儿放松了许多。我们也选出了一位班长,那就是来自泗里街的梁权锐师兄。两位少年团的团员(伟雁和妤愿)聆听来自泗里街佛教会的梁权锐师兄发表
10时左右,一个简单的开幕仪式展开了。筹委会的马湘茹以及少年团团长林志伟相继发表后,释继兴法师在林志伟师兄及张德发居士的陪同下鸣锣三声,首届全砂佛学班师资工作营正式开幕。之后,大家在大雄宝殿进行大合照,用摄像机抓住了这宝贵的瞬间。开幕仪式后第一个活动是探讨大家在佛学教育或佛学班运作上所面对的问题。营员被分成4组7至8人的小组进行讨论,并把要点写在白板上。营员好容易有机会说出困扰已久的问题,便大开话闸,七嘴八舌地说着。不一会儿工夫,原本“洁白无瑕”的白板就布满了蓝蓝的字迹。过后,各组派出一两个代表呈现讨论结果,让讲师透彻了解到我们想解决的问题。分享过程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任何一个佛教团体,在培养莘莘学子的过程中,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面临的总总问题也大同小异。比如师资手流动性大,教材不足、课程编排方面的问题等等。还有最常见的便是整饬纪律时的窘境。使用较严厉的手段控制顽皮好动的学生,会使学生生怨恨心,甚至对惩罚手段变得麻木;不严厉,他们会继续捣蛋,影响其他学生上课。这样一来弄得执教者束手无策。相信在场的人听着各组代表发表时都在频频点头吧!分享完后刚好是正午。营员在五观堂一块用餐,谈笑风生,好得像老朋友似的。
第二天的第一堂课也是张居士的课。他把备好的“良心问卷”分给我们,让我们在两分钟内完成。看见纸上的三道题目时,我一下就懵了。“我为何接下担任佛学班老师的职务?” “我现在为何还继续担任佛学班老师?” “我如何看待佛学班老师这份义务工作?”问题很简单直白,可是我无论如何也下不了手,因为我着实没怎么去想过这些问题。我环顾四周,只见一些人很快就下笔了,回答得挺顺利。看来他们很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为什么会走上这一条路。之后,张居士给我们讲解佛学班导师应持有的心态及素养。虽然我们是义务教学,但是我们不要用做义工的心态去执行佛学班老师的责任,而是更积极地看待这个责任,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弘扬佛法中扮演的角色。佛学班老师,是扮演在父母与学校老师之间的一种角色。我们要陪着孩子成长,成为他们的榜样。
课程结束后,就到了对话与解惑的环节。营员踊跃地针对课程内容以及学佛道路上遇到的问题,提问讲师。师父说了好多小故事为我们指点迷津,让我们茅塞顿开。在这为时大约半个小时的环节当中,我们了解到了悲智结合的重要。如果桌上有十五两黄金和一瓶矿泉水,你只能选择一个,你会选择哪一个呢?当然是黄金!但是当你口很渴的时候,你有会作何选择?当然是水。我们要用慈悲心去引导学生,同时要巧妙地利用智慧,见风转舵,才不会聪明反被聪明误。此外,师父也也告诉我们,压力,是自己给自己的,正如佛陀所说,一切唯心造。压力原本不存在,是我们自己面对一件我们觉得很棘手的问题时,往自己身上加的。这让我想起中学的一位学生领袖送给我的一句话:时常觉得压力大、很压抑的人,是自我哀怜的人。压抑不能解决问题。面对逆境,我们要保持快乐,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张居士也说道,逆境是成就我们的,教学原本是一件很愉快、很有意义的事情。
接下来就进入了心得报告的环节。营委也营员一起分享他们在参与这为期两天的师资工作营的心得和体会。班长梁权锐首个自告奋勇。他表示自己受益匪浅,因此要用歌声表示由衷的感谢。已经五十出头的他却浑身上下流淌着青春的气息,用浑厚响亮的嗓子高歌一曲,歌颂佛教青年,甚是动人。如雷的掌声后,场面一度稍稍冷场,慈云佛教正团的学员上去救场,邀请大家一起大喊“你很棒!”,勉励自己和他人,场面又沸腾起来。之后一个又一个营委和营员上台分享他们的感受,有的说到动情之处却不禁眼眶泛红,讲堂里的氛围温馨感人。负责课程协调湘茹也略谈她和伙伴文成在寻觅讲师时受挫的经验。无可否认,我们真的要感谢筹委会的辛勤付出,让大家在这两天,凑到一块,共同提升自己。无论是准备膳食的,还是一大清早就来排桌椅的,都为我们创造了舒适的环境,让我们学习。
结业典礼为此次全砂佛学班师资工作营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不过,希望这句号,能够变成一个逗号,希望这不是故事的结束。让我们往后在学佛、自立立他的路上,共勉之。让我们共同等待续集吧!
我收拾书包,瞄了一眼我昨天写下对自己的期许。我达到了吗?其他人呢?他们是否也达到了?不管有没有,我们从这里走出来,就已经不一样了。
1 条评论:
Well done to reporter who wrote this news! I realised no longer sis Xiang Ru or brother Boom Seng write on it.
发表评论